袁保新教授和高柏园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做讲座
佛教在线北京讯 2014年12月12日,台湾明新科技大学校长袁保新教授和淡江大学教授高柏园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做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研究员主持本次讲座。世界宗教研究所和来自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的专家学者们以及社科院研究生院及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学生们也参加了讲座。
本次讲座以新儒家在现当代的处境和面临的挑战为主题,分为两场进行。首先,由袁保新教授做第一场报告讲座,主题是儒学在后现代语境中的自我定位。袁保新教授在讲座中把当代新儒学的重要性从文化传承角度、知识化工程的严谨性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在当代,海外当代新儒学是自觉的做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科学、实现民主和中国传统文化不是相对立的,而是并列发展的两个能量。近三十年来新儒家的传承发展当中形成的对于儒学义理性格的争议。争议主要包括儒家是否具有形上学、义务伦理和德性伦理以及人性论的本质主义诠释和存在主义诠释。袁教授夸奖了在场的青年学生,新一代年轻人做儒学研究是对人生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是值得赞赏的。
第二场报告讲座的报告人是高柏园教授,报告题目是当代新儒家对全球伦理的回应。高先生就新儒家在当代社会中的时代使命作为切入点,对中国哲学做了总结性对整理,在牟宗三和唐君毅之后,当代新儒学又有新的发展。而在现代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全球化成为主题,新儒学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高教授把先秦、宋明时儒学受打击又恢复作为现代社会发展新儒学的时代目标,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
专家的讲座内容引起了大家的热量讨论。现场几位台湾学者和我所的学者就儒教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主要涉及近代新儒家的发展,儒教的宗教性,全球伦理,新儒家的发展与挑战等重要问题。台湾曾昭旭教授就道德主体互动观点发表了独到见解。他认为道德互动受到动力、法律、契约、道义的制约,主体性和内在道德性二者合一就成为了道德主体,而且道德是主体和主体之间不断的互动。本次讲座为海峡两岸学者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专题对话搭建了较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文:魏明慧、图:苏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