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教收藏网 > 艺术资讯 >

美国当代艺术中的佛教思想


[内容提要]自19世纪末佛教传入美国,佛教理念与践行延伸至艺术领域,对美国当代艺术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虚空”“无常”为主的创作理念,追求“境由心造”的内在艺术体验,领悟圆融佛境与了悟生死的生命价值关怀方面。这些以佛教思想为创作视角与理念来源的作品为美国艺术开辟出一条蕴含东方神秘主义的当代之路。
[关键词]:佛教;当代艺术;美国
Buddhism Mind in American Contemporary Art
Abstract: Buddhist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have an impact on American contemporary art since Buddhism was introduc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n 19th century, which mainly show in the creative ideas "empty" and "impermanence", the pursuit of the inherent artistic experience "Habitat by the heart,", awareness of life and death harmony, life worth caring and so on. These Art works deriv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ddhist thought and philosophy opened a contemporary road full with Eastern mysticism.
Keywords: Buddhism; Contemporary Art;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简介] 汤箬梅,女,江苏南京人,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了西方艺术的中心。一时之间,无论是象征着精英文化的抽象艺术还是标榜大众路线的波普主义充斥在美国艺术的大潮中,偶发艺术、集合艺术、波普艺术、极简主义、早期概念艺术等多种艺术流派的盛行无不传递出一个核心概念,艺术由偶发性向精神性过渡。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太空人、摇滚乐、嬉皮士、柏林墙、冷战等政治与社会现象使得美国社会陷入迷惘与困惑, “西方人现在处于一种精神分裂性的无能—无能于体验情感。因此,他感到焦虑、烦躁和绝望” [1]。与此同时,佛教在美国传播渐成规模,相关佛教研究日益增多,杜姆林的《现代世界佛教》、亚姆斯的《禅与美国思想》、卡普洛的《禅门三柱》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佛教践行、理念与影响已经超越原本传统的宗教文化范畴,延伸至美国主流艺术领域,孕生出跨学科对话与新的研究领域。“艺术之发展多受宗教之影响;而宗教之传播亦多倚艺术为资用。[2]”美国当代艺术便是首当其冲。艺术家们敏锐地在作品中表达出打破旧有秩序的观念化趋向:以观念为主导,抛却艺术的宏大叙事,模糊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抹去高等与低等艺术之间的鸿沟,关注边缘文化与弱势群体,出现了相当一部分以佛教思想为创作视角与理念来源的作品,并且在美国社会中产生出一定的影响。
一、佛教在美国的发展现状
哈佛大学当代美国宗教研究专家Diana Eck教授指出“佛教已经被视为美国宗教”,这反映出当今佛教在美国的地位。佛教传入美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今已经拥有386万教徒[3],信徒人数比20世纪60年代增加了15倍之多,占美国总人口数的1.1%,仅次于占美国人口77.4%的基督徒和1.8%的犹太教徒,成为美国第三大宗教[4]。“当今的佛教对美国的宗教、哲学、价值观、文化、身份认同——甚至是美国的政治、经济的形成方面起着最强劲、最微妙的作用,其影响如果说还没有超过基督教和犹太教的话,很快就会与之齐头并进,……不仅直接影响宗教实践,而且渗透到知识界和大众文化之中。[5]”
美国和佛教最早的接触可追溯到1844年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将《妙法莲花经》(Lotus Sutra)由法语转译成英语版本。而佛教被认为真正走入美国是在1893年芝加哥的世界宗教大会上,佛教僧人首次在美国出现,来自日本的宗演禅师在会上讲演(铃木大拙担任翻译)。同时在波士顿等地也相继出现了佛教艺术品的专业收藏。随后,1917年铃木大拙出版 《禅佛教论集》(Essays in Zen Buddhism),禅佛教在美国崭露头角,展开了禅与西方哲学、现代心理学和基督教思想等的对话。佛教是具有包含性与圆通性的宗教,这使得更多的人们可以受其教义与践行的影响。一部分人虽然并未以佛教徒自居,但是热衷于佛教,在家中或是私人场所坐禅冥想,阅读佛教书籍,这些佛教书籍经常被放置在床头柜上方便取阅,因此这部分群体也被成为“床头佛教徒”(Nightstand Buddhists),他们的实际数量也是相当可观。这也反映出佛教对于美国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早在2002年《宗教与伦理周刊》就发表了由爱迪生媒介中心组织的全美佛教调查结果,佛教在美国社会已经产生出较有规模的影响,17%的美国人表示在他们熟识的人中就有佛教徒。26%的人表示对佛教教义非常熟悉或者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之后在2002年秋季到2003年春季的调查结果发现约有14%的公众表示与佛教有着大量的“个人联系",30%的人熟悉或是了解佛教教义[6]。 “12%的美国人认为佛教对他们关于宗教与心灵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7]。
一百多年来佛教由边缘化发展为遍布全美,作为有着百万佛教信徒与修习者的美国新兴宗教,佛教在美国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佛教把持正念、冥想、安宁与社会践行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被美国社会描述为“入世佛教”(Engaged Buddhism)[8],将禅定体验与佛法教义中的见解应用到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环境之中。从社会公正到临终关怀,入世佛教广泛深入到美国社会中,“关怀弱势社群及参与社会运动”[9]。佛教在美国的发展,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心灵哲学或者心理学被美国社会所吸纳与接受,无论一切佛教实践能否确切地定义为宗教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佛教在美国的出现已经促生出一种新的文化并且融入进美国社会各个领域。
二、美国当代艺术中的佛教思想
1、“虚空”“无常”:创作的核心概念
“空”是佛教的核心概念,“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10]。 佛法中的“空”是指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没有实在的自性,皆是由因缘而起,“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事物随着变化而生灭,现象的当体即是空。“诸法皆空”,世界万物统一于空性,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世间也无独自存在的物事,万物相生相持相成,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中。说“空”并不是否定“有”,佛教中的空并非是虚无的意思。心经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的实质其实就是空,是虚幻、无常、无我、无自性。由因缘产生的事物现象是“幻有”,也就是自相,自相是人们虚化的构想,而透过假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就可以真正认识到其背后的实相,即无自性的“空”境。我们从“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11]中也可以看出,性空与幻有是诸法的一体两面。如若将幻有当作实有,执着己念,必然带来痛苦。倘若看破虚幻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也就会达到自在的 “涅槃静寂”。《中论》卷四《观涅槃品》云:“无得亦无至,不断亦不常,不生亦不灭,是说名涅槃。”这里所说的无得无至、不断不常、不生不灭就是涅槃之境,认识到万物万事的本性空寂,摆脱一切烦恼束缚而达到自在的解脱。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