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静志寺塔基壁画和净众院塔基壁画


1969年,河北定州建设中和平整土地发现了两个北宋塔基——静志寺塔基净众院塔基,地宫未被盗扰。发现众多珍贵文物。
静志寺塔基地宫位于河北省定州
市区新立街草场胡同。贡院内。现存地宫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用于安葬该寺自北魏以来历代废塔秘藏舍利。地宫呈方形,砖筑,面积7.2平方米,墙高1.1米,全高2.34米。木构彩绘斗拱,顶口盖石雕歇山式屋顶,南面券门两侧绘天王像,北壁绘佛牌,左右各有五比丘。东西两壁表现帝释天、梵天礼佛画面。
 
其实,静志寺在隋朝已存在。石函盖上有“修燕魏废塔”的文字,后燕(384~409年)曾在定州定都。这就是说,当时就已经有这个静志寺了,但中间曾两次被毁。一为唐武宗灭佛,一为后晋契丹南犯毁于契丹逃兵,僧侣被掳,后昭果大师宋初逃回定州,此时重修了静志寺。后静志寺毁于何时无考,一直湮没无闻。1969年偶然被发现。为文物界一次重大发现。 地宫斗拱及拱眼壁等部分施彩绘,有云纹、莲纹和宝相花等吉祥纹样。云纹的画法有两种,一种是勾勒轮廓,再施色,这种云纹较为常见。还有一种是用赭色直接勾勒,很简练,颇有特色。宝相花图案花朵丰茂,花瓣饱满,似乎因膨胀而反卷。具体画法是先用墨线勾勒轮廓,用赭色阔笔画花瓣的心,再用其它颜色平涂,轮廓内侧留出一部分并不施色,有一定的立体效果。


  该塔基内壁画,人物造型典雅,线条拙朴凝重,色彩有朱砂、石绿、赭石、石黄、黑和石青等,设色简洁素雅,烘托出悲伤的气氛。建筑彩绘部分色彩鲜丽绚烂,富丽堂皇,体现了北宋画师高超的绘画技巧,是北宋时期优秀的绘画作品。

  塔基内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金、银、玉、瓷器、丝织品等达700余件,战国到北宋的铜币27000多枚,珍珠22克。其中的金棺银椁和银塔,制作精巧,玲珑剔透。隋代的镏金方形铜函,造型端庄,函身及盝顶刻有菩萨、天王像及龙凤等图案,线条流畅。值得一提的是,两个镏金铜天王像,一个袒胸露乳,筋肉暴突,怒目圆睁。另一个足踏夜叉,张牙舞爪,气势逼人,反映了唐代时期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出土的115件瓷器几乎全部为北宋早期定窑产品,造型端庄优美,胎质细腻,釉色洁净,种类繁多,有杯、碗、碟、洗、盒、托盏、净瓶等。同一品种造型变化多样,如瓷盒中,就有桃形、石榴形、竹筒形以及圆纽高足等种。瓷器的装饰多用贴塑,也有刻花、印花、划花等手法,许多瓷器底部刻有“官”字,在宋代,官窑瓷器是专供官府使用的,在寺院中能有这么大量的官窑产品,足见佛教在当时的地位。


净众院塔基地宫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城内新立街。距碑林200米。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御赐净众院。原塔已毁,仅存塔基地宫。地宫建于北宋,呈方形,砖筑,面积7.2平方米,高2.34米,塔基的东、西、北三壁均为壁画。壁画基层墙皮稍薄,隐约可。见砖与砖之间的缝隙,但丝毫不影响画面的艺术效果


  壁画的内容为:北壁是释迦牟尼涅槃图,描绘的是释迦牟尼圆寂后,他的10个弟子赶来悼念的情景。画中释迦牟尼佛右侧卧须弥台上,双目微闭,袒胸露足,神情安详,似正枕臂微睡,周围是他的10个弟子和父母悲悼的景象,有的搥胸顿足,有的嚎啕大哭,有的伏佛体饮泣,有的哭昏在地。高台的左侧,名医婆耆坐于蒲团上,正抚摸他的双脚,似乎正在感觉其体温变化,仿佛不相信眼前的事实,一名弟子在劝慰其节哀。台后是他的母亲在暗自流泪。高台两侧各有一飞天供养如来遗体。


  东西两壁是礼乐图应是鸠盘荼或摩睺罗奏乐。东西壁各有六位盛装乐师,呈四前二后排列。他们皆有圆形头光,身着护肩铠甲,腰系护胸战裙,个个面肥耳阔,挺胸腆肚,双手拿着乐器,很投入地演奏。有吹竽的,有弹琵琶的,有拿笙的,有吹箫的,有鼓瑟的等等。祥云环绕在他们的四周,他们宽大的衣带也像是在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看到壁画,我们似乎觉到了其中人物的动感,听到了九天的乐声。


  塔基的圆顶上是用黑线条勾勒的祥云、花束、凤凰,整个画面融汇出一种歌舞升平的气氛。三面壁画结构严谨,布局协调,着色艳丽,敷色精致,用笔爽利洒脱,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出高度的绘画技巧,是所发现的北宋壁画中的优秀作品。出土定瓷百余件,其中有高达60.7厘米的白釉刻花龙头净瓶。净众院塔基地宫位于定州行刻馆南侧200米,市政府北侧500米处。 该基地宫建于北宋至道元年(公兀995年),座北朝南,砖室方形,穹窿顶南壁设石门两扇,门前为拱券甬道,地宫用于秘藏舍利之用。1969年由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清理,共出土文物l06件,主要有银塔、银棺、银瓶、石函、石棺、琉璃葫芦以及北宋早期的定窑瓷器55件。塔基内现保存有彩色壁画,内容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奔丧情景,穹窿顶彩绘花卉、凤凰,整个画面构思协调,画技高超,线条流畅,不失为壁画佳作。 1982年7月,净众院塔基地宫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定州市博物馆建围墙加以保护。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