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 铜鎏金绿度母坐像
15世纪铜鎏金金刚萨埵坐像
最近国内外的几场拍卖中,佛像价格较之几年前都有几倍的增长。行家认为,佛像就是中国的古代雕塑,具有令人叹为观止的造型艺术和工艺水平,佛像板块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收藏者,潜力很大。
“相比六七年前的行情,今年佛像价格已涨了六七倍了。”在刚刚结束的纽约佳士得、苏富比拍卖会上,佛像的成交情况备受瞩目。“有七八件重要的佛像集中露面,参与的人肯定多了。”参加现场拍卖的收藏家邢继柱透露,“买家基本是中国人,外国买家比例也就两三成,这比例跟以前是倒过来的。”有行家认为,这次佛像的整体成交情况还胜于官窑瓷器。
市场行情:中国买家纽约“抢购”佛像
据了解,本次两场大拍中,纽约的佳士得东南亚艺术专场中有50多件佛像,其中七八件是较重要的拍品,成交价大多在30万~50万美元之间,最高成交价为280万美元,其次为180万美元。而纽约苏富比拍卖30余件佛像相对比较普通。在纽约拍卖现场,邢继柱发现网络和电话委托的买家也大多来自中国,而很多外国买家甚至根本没有举牌的机会。所以他推测大部分拍品都被中国买家“抢”回中国了。他自己也竞买到了一件。
“以前收藏佛像的人少,所以整体价格起不来,现在佛像板块迅速增长,说明大家对这门艺术有些感觉了。”在邢继柱看来,艺术不外乎绘画和雕塑两种,而佛像就是古代的雕塑,至今有至少1900年的历史,但是过去佛像板块的整体价格比较低,“譬如乾隆时期的瓷佛像,以前放在瓷器专场里拍卖,2005~2006年就可以拍出300多万元了,而乾隆时期的铜佛像当时也不过10万元左右。”他认为如此大的价差不太合理,因为当时铜佛像的造价更高,清宫为了降低成本而以瓷佛像替代。
“瓷器板块有苏富比佳士得的推波助澜,拍出过亿元已不是一件稀奇事,而佛像能上亿元的就只有那么一两件。”更重要的是,上亿元的佛像譬如明永乐的宫廷造像、品相一流,而且仅此一件,但过亿元的瓷器往往并非孤品。
收藏现状:佛像仿制情况较少
在很多收藏者眼中,佛像小众并不仅仅是因为少有资金参与,而是其技术门槛太高。“这种古代的雕塑工艺还与冶炼、铸造、雕刻等技术相关,要真正搞懂,没那么容易。”另一方面,佛像的“起步价”不低,不是每个收藏者都能承受。“20厘米以内的佛像,精致的价格也得数十万元。而好的佛像价格基本是六七位数的,精品肯定上百万元。千万元价位的也有,但一年市场上出现不了几件。”邢继柱也参加了上周瀚海举行的小拍,发现小佛像的价格也普遍涨了好几倍,“过去几年都卖几千元的,现在都能卖到几万元了。”不同佛像的价格不同在于其艺术水准高低和存世量的大小,其中永乐佛像最少、最贵。
佛像收藏热潮“引爆”于2006年香港苏富比的一场佛像专场拍卖。在过亿元佛像的刺激下,随后两年间佛像的整体价格快速拉升,一批佛像精品涌入市场。然而,由于买家群体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佛像价格冲高回落,市场进入了两年的平淡期。“当然很主要的原因是最近几年也很少出现2006年那个专场那么精美、保存完好的永乐佛像。”北京匡时总经理董国强说。“佛像的价格现在又重新出现上涨,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收藏家不愿意再把藏品放入市场流通,导致虽然佛像存量不少,但真正级别高的很少,能流通的更少。”
在董国强看来,收藏佛像入门并不如看起来那么难:“古人制作的佛像,今人即使仿得一模一样,也不可能仿出一样的感觉。现在市场上的鎏金佛像以永乐最佳,当时是尼泊尔工匠所制,而清代康熙乾隆朝都想要恢复当时的工艺,但是这个时期所制的佛像从工艺神态到精美程度都达不到明永乐的水平,更何况现代仿制的。”他认为,在过去很多年中一直没有兴起收藏佛像的热潮,新作的多是最近几年仿的,所以和书画、瓷器相比,鉴定更容易,起码不会有清代仿永乐、光绪仿乾隆这样的事情存在,只要不是新近做的,就是老东西。“有的明代佛像,不带款的价格也仅为十几万元、数十万元不等,清代佛像价格相对也不高。”
收藏指南
宫廷造像综合价值较高
“在一场拍卖中,你能不能说出每尊佛像的名字?能不能说出每一个手印代表什么含义?这里面有许多值得收藏者研究学习的乐趣。”董国强认为,收藏并不讲究一定花最多的钱买最好的东西,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譬如有的人收藏名人书札,有的人收藏学者书法。这些体系不是自己凭空想象的,而是和文化史、美术史、历史相结合。”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对佛像有很深的研究,他认为,收藏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以纵向、时间的脉络,或者某一题材譬如观音系列、财神系列进行收藏,也可以收藏每个时代的精品。当然,工艺性和历史综合价值高的还是宫廷造像。他建议收藏者最好要有专业人士的指导,自己同时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黄春和说,佛像的名称、种类复杂,开始不可能完全掌握,收藏者就从审美角度切入就可以了,因为佛像与其他艺术品类都是相通的,“判断一尊佛像的价值,审美是最根本的,工艺性就是收藏的前提。这与佛像在市场上的价格表现紧密相关。”(文、图、表林琳、郭晓昊)